第二章 整饬两 .._曾国藩传
爱动小说网 > 曾国藩传 > 第二章 整饬两 ..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章 整饬两 ..

  闪爵读书om:2008-12-2422:31:56本章字数:56254

  一甲子科江南乡试终于正常举行

  在江宁城百废待兴的时候,曾国藩压下了两江总督衙门、江宁布政使衙门、江宁知府衙

  门等官衙的兴建,将经费用在两项建设上:一是满城,一是江南贡院。修复满城是为了讨得

  朝廷的欢喜,恢复江南贡院,则为的是笼络两江士子的心。

  满城建得慢点不要紧,贡院的兴建则一刻也不能缓。今年是甲子年,为例行的大比之

  年,其他各省都按规定期限,于八月中旬结束了秋闱,唯独安徽、江苏例外。安徽、江苏两

  省在康熙六年以前还是一个省,名曰江南省(它与江西省同属一个总督的管辖,所谓两江,

  即江南与江西的简称),省垣江宁。后来虽分成两省,但乡试并未分开。安徽省的士子,每

  到大比之年仍到江宁来参加乡试。自从咸丰二年底,太平天国将都城定在此以后,苏、皖两

  省的乡试便中断了。咸丰十一年,曾国藩想在安庆设立一个上江考棚,专考安徽士子,但因

  为皖北仍在太平军之手,遂未果。这样,十二年多时间里,安徽、江苏两省士子便眼睁睁地

  失去三次飞黄腾达的机会。一到江宁重回朝廷之手,要求立即开科取士的呼声,便雷鸣般地

  灌进曾国藩的耳中。

  曾国藩本人的急迫心情并不亚于这些士子。在当年出师前夕昭告天下的檄文里,他竭力

  谴责的就是太平军“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以尽”的行为,号召所有

  读书识字者起来捍卫孔孟名教。这些年来,他的确也以“卫道”的口号争取了大部分读书人

  的拥护、支持,这正是他成为胜利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到了他为这些读书人酬谢的时

  候了。更何况作为恢复中断十二年之久的乡试最高主持人,历史将会以怎样令人炫目的语言

  予以记载啊!曾国藩每想到这些便激动万分。这个凭借着府试、乡试、会试才有今天地位的

  荷叶塘农家子弟,深深地理解贫寒士子盼望出头的苦心,也深深地以执掌文衡而感到无比的

  荣耀。他每隔几天便要亲临江南贡院工地,督促他们务必在十月底全部竣工,决不能耽误定

  于十一月初八日的甲子科乡试。前几天,江南贡院终于如期完工,曾国藩和所有苏皖官员们

  都觉得肩头上轻松了许多。

  近日里,来自江淮大地、苏南苏北的二万士子,络绎不绝地涌进江宁城,给正处在由废

  墟重建的千年古都带来一股新鲜的机趣。这些士子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不及弱冠的青

  年,有肥马轻裘、呼奴喝仆的富家子弟,也有独自一人挑着书箱、布衣旧衫的清贫寒士。他

  们走在街上,出入逆旅酒肆,一个个头上扎着长长的发辫,满嘴里子曰诗云,令金陵遗老们

  真有重睹汉官威仪之感!

  江南乡试,向为全国瞩目,不仅录取人数仅次于直隶而居第二,更因为殿试一甲人员之

  多,令各省羡慕。清代自顺治三年丙戌开科取士,到咸丰二年壬子科后金陵落入太平天国为

  止,共九十一科,江南出状元五十名,榜眼三十二名,探花四十二名,居全国第一,远在其

  他各省之上。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又是金陵克复后的首科,主考官放的何人,士子们都在

  互相打听。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只有极个别有亲戚在北京做大官的人心里有数,但他们都

  不讲。被猜到的正副主考官有好几十个,众人都拿不准,唯一拿得准的是:今科江南乡试的

  正主考官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才学优长的翰苑老前辈。

  这一点果真被猜中了,临到考试的前十天,两江总督曾国藩才接到部文,得知正主考官

  放的是刘昆,副主考官放的是平步青。刘昆字玉昆,号韫斋,道光二十一年翰林。咸丰元年

  由翰林院编修调任湖南学政,咸丰四年迁内阁学士,不久迁工部右侍郎。咸丰十一年因过革

  职,两年后复职任鸿胪寺少卿,今年初升为太仆寺少卿。如今即以堂堂九卿的身分主持江南

  乡试,为参加是科乡试的士子们增色不少。平步青字景孙,今年三十二岁,时为翰苑编修,

  是个官运正好的俊逸才子。说是今天申正可抵金陵,申初,曾国藩便带着江苏巡抚李鸿章、

  学政宜振甫和安徽巡抚乔松年、学政朱兰以及江宁藩司万启琛等高级官员亲到下关接官厅迎

  候。

  湘军在裁撤过程中接到上谕:为着长远考虑,不必全部裁尽,可以保留三万左右的兵

  力。曾国藩正为此事而忧虑,这道上谕出乎意外,令他欣喜异常,立即决定长江水师暂不

  动,吉字大营保留十六个营八千人,霆军留下八个营四千人,其余张运兰的老湘营、萧启江

  的果字营、正字营,还有李续宜旧部全部裁撤,淮扬、宁国、太湖三个水师各留一千人,其

  余也统统回原籍。这段时期,下关码头日日夜夜人如潮,货如山,吉字营被裁撤的官勇们正

  携带从金陵城里抢劫的金银财宝、美女少奴,坐上西行船舶,怀着各式各样的想法,做着形

  形色色的美梦,由长江换船进洞庭湖,由洞庭湖进湘资沅澧,而后再换船进小河小港,或换

  骡马车担踏上大道小路,进入原本闭塞贫穷的山谷边壤。他们,以及后来从各个军营撤回的

  十几万湘勇,拿了这笔钱起屋买田,送子读书,经商跑大码头,出门会阔朋友,开湖南一代

  新风,遂使历来号称天荒之地的三湘四水,从此眼界大开,风气大变,人才辈出,灿若群

  星,成为近代中国最有名气、最有影响的一个省份。

  该走的已走得差不多了,留下来的遵照曾国藩的命令,陆军全部撤到城外,长江水师的

  船只也一律停泊在大胜关以上等候处理。这样,江宁城里的战争气氛大大消除,老百姓心理

  上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眼前的下关码头显得平静,恰如曾国藩近来的心绪。

  这是他多年来少有的平静。湘军大规模地裁撤,使他获得了太后,皇上的嘉奖。恭亲王

  又复职了,他的靠山没有倒。

  洪天贵福并没有押去京师献俘,这无疑是朝廷给沈葆桢以冷淡,而给他们兄弟以脸面。

  曾国藩很感激,然而他更感激的还是朝廷对军费报销一事的宽容。

  当金陵刚刚收复,全体官勇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署过兵部侍郎的曾国藩,便已

  想到今后如何向兵部报销军费开支一事了。这是一件十分重大又十分棘手的事,尤其是在关

  于金陵财货下落的谤讟四起之时,他更为此事忧心忡忡。

  从咸丰三年募勇开始,曾国藩便对往来银钱一丝不苟,各项开支都记载得清清楚楚。衡

  州出师时,他专门建立了内外两个银钱所,所有收支银钱皆有明细帐目。他提出“不怕死,

  不爱钱”的口号来教育湘军官勇,自己又以身作则,从不私用一文军款。湘军建立之初的那

  几年,帐目清爽,军费开支的报销不难。到了后来,湘军人员大大扩充,先是胡林翼一支人

  马独立了,后来罗泽南和李续宾、李续宜兄弟也独树一帜,再接着老湘营、吉字营、贞字

  营、平江勇、水师内湖外江,又加上一个左宗棠的楚军,他们都各自独立,打仗还可以服从

  统一调配,至于银钱开支,曾国藩则无力控制,也不想控制了。这些独立出去的湘军,绝大

  部分的开支是一本糊涂帐。朝廷给的饷银极少,都靠他们自己募集,甚或掳掠。这些统帅

  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打完仗后,还有个向兵部汇报开支一事。待到部文下达后,曾国藩向

  他们传达命令时,他们仍不以为然,曾国藩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不报吧无法向朝廷交

  代,报吧又会激起将领们的反感,弄得不好还怕发生意外。正在他急得焦头烂额时,一道上

  谕救了他:“所有同治三年六月以前各处办理军务未经报销之案,准将收支款目总数分年分

  起开具简明清单,奏明存案,免其造册报销。”真个是圣量宽宏!

  曾国藩想,所有这些,可能都是皇太后对裁撤湘军的回报。他为自己以稳重、抑让的态

  度顺利度过难关而庆幸。

  “少荃,今科江南乡试,你是主人,韫斋、景孙远道而来,你打算如何招待?”曾国藩

  微笑着对坐在身旁的李鸿章说。江南乡试照例由江苏、安徽两省巡抚轮流充当监临,甲子科

  的监临轮到了苏抚。

  “两主考的公馆,门生安排在旱西门外妙香庵。半个月前,已将庵内庵外粉刷一新,卧

  房、书房、客厅都换了全套洋式摆设,看过的人都说很好,想必两主考会满意。”李鸿章答

  道。

  这几年李鸿章一洗过去在家乡的晦气,处境顺利得很。淮军接连攻下苏州、常州、镇江

  几大名城,声名鹊起,几与湘军相埒。淮军统帅李鸿章知道,这中间的诀窍,全在于洋人的

  枪炮子弹。李鸿章充分利用上海富甲天下的有利条件,用大把大把的黄金白银换来洋人的军

  火装备。当时令湘军、绿营将官们眼红的连发短枪,在淮军中甚为普遍,连哨长、哨官都

  有。他们将尺把长的乌黑发亮的英国造新式短枪,用宽宽的牛皮带吊在屁股上,神气活现地

  出没于市井酒楼之中,令百姓畏若天神。淮军军官们吃过酒饭,把嘴一抹,拔腿就走;看到

  好的货物,口一张,对卫兵说声“带上”,主人不但不敢问他们要钱,还得亲自送出门外,

  点头哈腰,谢谢赏光。待背影都看不见后,才吐一口痰,狠狠地骂一声:“强盗!土匪!”

  新近荣封伯爵的李鸿章十分懂得淮军对他的重要,在恩师起劲裁撤湘军的时候,他的淮

  军,除遣散老弱病残者外一概未动,并暗暗地吩咐各营营官,将湘军中那些已被裁撤而又凶

  悍能战的官勇搜罗过来。淮军的力量愈发强大了。志大才高的李鸿章仗着权位功勋,已不把

  当时的人物放在眼里,唯一对恩师曾国藩,仍存有三分恭敬、七分畏惧。

  “少荃啦,我看你近来要洋化了。妙香庵里的洋式摆设,景孙年少,或许追求时髦,韫

  斋是个老头子,不一定喜欢。”

  曾国藩依旧是笑笑的,习惯地用手缓缓地梳理着花白的长胡须,虽不太赞成李鸿章的这

  种安排,但口气并不是指责的意思。对这个亲手栽培的门生,他基本上是满意的。尤其是他

  已看清了湘军衰落、淮军当旺的形势,一方面对自己当年的决策深感欣慰,一方面又对这个

  气概不凡的门生寄托着七成厚望、三成倚重。

  “洋人最善巧思,造出的东西莫不尽惬人意,我想昆老一定会喜欢的。”李鸿章自信地

  说。

  “准备了什么好的特产款待吗?”曾国藩不想就这件事争论下去,换了一个轻松的话题。

  “吴下好吃的东西多得很,门生特地从苏州带了几个名厨来,要他们变换花样,把吴下

  好菜让两位主考都尝尝,尤其要他们将吴下三道最负盛名的菜烧好。”李鸿章颇为自得地说。

  “最负盛名!是哪三道菜?”彭寿颐对吃最有兴趣。自从咸丰四年追随曾国藩以来,他

  从未在幕府吃过什么稀奇的菜。

  曾国藩生活俭朴,幕僚饮食与寻常百姓没有多大差别,他自己天天都和大家一起吃饭,

  幕僚们虽有意见,也不好意思提了。记得那年王闿运远道到祁门来,厨房晚餐于照例的冷菜

  外加了一个肉末豆腐汤,曾国藩见了,摇头说:“何须如此奢侈!”从那以后,幕僚们连客

  人的光也沾不到了。这次能沾主考的光,吃上苏州名厨烹调的吴下名菜,真令他太兴奋了。

  “惠甫是阳湖人,他清楚,你问问他吧!”李鸿章有意卖关子。

  “李中丞,你这不是有意难我吗!我哪里知道你肚子里的名堂呀!”赵烈文搔了搔头,

  想了一会,说,“是不是菰菜、莼羹、鲈鱼脍呢?”

  “正是,正是!惠甫不愧是吴下才子。”李鸿章快活地笑起来了。

  “少荃,眼下正是西风肃杀之际,你端出这几道菜来,是想把我们这些人都赶回老家去

  吗?”

  曾国藩的话刚一出口,接官厅里便响起一片笑声,他自己却不笑,依旧缓缓梳理他的胡

  须。在坐的都是饱学之士,知道他说的典故。晋代吴郡张翰被齐王司马冏招为大司马东曹

  椽。张翰见政局混乱,为避祸,托辞秋风起,思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吴。从

  此,这三种食品便成为吴人引以自豪的名菜。

  “真是太美了!古人说松江鲈鱼金齑玉脍,看来以后可以沾主考大人的光,遍尝东南美

  味了。”彭寿颐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难耐的欲望。

  “少荃,听说松江鲈鱼以四鳃著名,真有这事吗?”曾国藩虽然一向喜欢吃鱼,但这几

  个月在金陵既忙又忧,还没有想起要品尝一下名扬海内的四鳃松江鲈鱼。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do24.org。爱动小说网手机版:https://m.ido24.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