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司马赴任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爱动小说网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649章 司马赴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9章 司马赴任

  第649章司马赴任

  关中,乃至司隶地区,因为曹丕的数道诏令,快速的调动了起来。

  许昌方面,司马懿根本没等王凌到任交接,直接丢下政务和郡吏,轻装简行,只带二十亲卫甲士和长子司马师,直奔宛城而去。

  年仅十七岁的司马师很不理解自己父亲的做法,疑惑的问道,“父亲,朝廷法度,接任官员未至而离任者,乃擅离职守也父亲为何如此着急,岂不落人话柄?!”

  前十年,司马懿的日子可是不好过的。

  那时候,曹操当政,面对这么一个老狐狸,司马懿不管怎么小心谨慎做事,都无法彻底消除曹操对自己的猜忌。

  没办法,谁让司马懿早年装逼装的有点过了,再加上长了一副实在不能让人轻易相信的脸呢。

  《晋书》上说,司马懿早年不愿出仕曹操,是他们家世代汉臣,看不惯曹操的做派,因此装病不愿出仕信这话就有鬼了。

  其实吧,早年司马懿早年不想出仕,不是为了什么汉室,只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而已。

  早年间,司马家就跟曹操有过合作了,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早就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被曹操征辟为司空府属官,算是正式出仕曹魏集团了。

  按理来说呢,司马家跟曹氏集团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因此,当曹操听闻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颇有才能,想征辟他当官的时候,司马懿是没有道理要拒绝的。

  但司马懿那时候也年轻啊,他气盛啊,自己要作死,谁也拦不住啊。

  曹操亲自征辟司马懿出仕,结果司马懿为了显示一把自己清高,就借口自己有“风痹症”,不能下床行走,从而拒绝了曹操的征辟。

  这招吧,对一般的东汉官员说不定还真的有用,毕竟那年头就流行这个。

  哪怕这些官员明知道司马懿这小子的借口很拙劣,最后也会称赞他一句“清雅高士,不为世俗所累”.那这次司马懿遇到的是曹操。

  曹操是什么人呐,能看不穿你司马懿到底是什么把戏?!能惯着你这个?!

  行,你不是自称是“风痹症”么?!我就派人去暗中观察,试探伱.但凡让我抓到你说谎,你的小命也不用留着呢。

  司马懿那个倒霉催的在床上躺着装了好几年的半身不遂。

  到后来,曹操也懒得跟司马懿扯淡了,直接一个征辟令过来,强行征辟司马懿出仕这时候司马懿终于清楚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君,知道继续搞把戏那才是真的要小命的事儿,因此乖乖的出仕了曹氏集团。

  之后吧,可能是因为给曹操留下的印象实在不怎么好,导致司马懿做事虽然尽心尽力,但曹操总觉得这个小子不是啥好人,再加上司马懿本身的相貌比较奇特,给人一种比较危险的感觉。

  真不是民间传说里说的那样,司马懿的脑袋可以转一百八十度,只是长相比较阴厉,给人一种过于严肃的感觉而已。

  曹操这人,本来疑心病就重,司马懿之前还自己作死过一回,导致曹操一直对司马懿不是很放心。

  再加上那些年,曹操的权利日渐增大,对世家的态度也一天天变得不可琢磨天下名士的孔融,曹操说杀就杀了,祢衡这样的名士,曹操虽然没杀,但对他的待遇也好不到哪儿去。

  司马懿实在有点捉摸不透曹操对世家的态度是什么,但很明显,他司马懿的确是标准的世家子弟,并且一直被曹操所猜忌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做事,一直都是尽心尽力,小心谨慎的。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懿这次不遵守朝廷法度,不等王凌到任就出发去宛城的时候,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会提出疑问。

  这不符合老爹一贯的作风啊。

  司马懿能说啥?!

  总不能说现在时代不同了,那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太祖武皇帝已经不在了,当今天子跟我是铁哥们,咱不用忌讳这么多了吧说出来多丢人呐。

  因此,司马懿故作深沉,用一种教育儿子的语气,对司马师说道,“吾儿年幼,尚且不知兵也。岂不闻,兵贵神速?!天子传诏而来,需要数日,为父待王彦云至,交割事务,亦需数日,赶赴宛城,更需数日宛城军情万分危急,张文远困守孤城,如何等得起如此日久。为父急赴宛城,乃是为国赴难,些许繁文缛节,天子又岂会怪罪?!”

  这话吧,确实也没有错,司马懿如此着急的赶赴宛城,确实是有兵贵神速的道理在里面,毕竟宛城的情况,以司马懿的战略眼光,不会看不出有多糟糕。

  但.要是曹操在位的时候,你看司马懿会不会这么发挥“主观能动性”?!

  说到底,还是曹丕对司马懿足够信任,而司马懿也相信,只要自己把事情做好了,这些小细节,曹丕也不会抓着不放。

  当然,兵贵神速确实也是非常的正确的做法。

  宛城的具体情况,别说司马懿,就是曹丕一时间都不能搞清楚,只知道张辽困守邓县在拖延时间,具体能拖延多久,张辽没说,曹丕都无法判断。

  因此,司马懿只能是抢时间,早一天抵达宛城,那守住宛城的可能性就越大。

  司马师对司马懿的解释,一脸的恍然大悟,父子俩一路也没有再废话,急赴宛城。

  从许昌到宛城,其实道路真的不算太近。

  比起从襄阳出兵北上到宛城,许昌肯定是要离宛城近的多,但如果跟邓县到宛城的距离相比,许昌离的可就远了。

  因此,司马懿这一路上,真的是火急火燎的赶路,尽可能快速的赶到了宛城。

  而刚到宛城,司马懿就得到了一个坏消息。

  当司马懿赶到宛城的时候,邓县被蜀贼攻破的消息终于是传到了宛城,一起传来的,还有张辽以身殉国的消息。

  这个消息,是由张辽的亲卫,以及从邓县撤回宛城的一千多士卒共同讲述的,甚至张辽的遗体,也是他们护送回宛城的,根本假不了。

  张辽病逝于军帐中之后,第二天,张辽的亲卫就遵循张辽的遗命,开城向关羽投降。

  而关羽,也确实理解了张辽的用心,并没有为难这些投降魏军,更没有要收编他们的意思,而是分发了一些干粮给这些投降士卒,让他们护送张辽的遗体,北上宛城报丧。

  毕竟,这不仅是张辽的遗命,也是关羽送自己好友最后一程。

  关羽虽然也做好了心里准备,但真正得知好友阵亡的消息后,心里也不会好受。

  更别说,好友还是阵亡在自己手里,这让关羽的心情更加复杂,对这一千多人的处理,自然也不会太过为难。

  见到了自己父亲的遗体后,张虎顿时委顿于地,嚎啕大哭。

  此时此刻的张虎,也没有了继续作战的心气,按照张辽身前的吩咐,上书给大魏天子曹丕,请求扶父亲的灵柩还乡安葬这种情况下,曹丕是不可能不同意的。

  而司马懿抵达宛城后,也顺势前往拜祭了张辽。

  一方面,是对这位百战老将的尊重,另一方面,司马懿也要收一收军心。

  南阳军团,大多是跟随张辽在南阳镇守了五年之久的士卒,对张辽肯定是很敬重的,司马懿这么做,也是为了换取南阳军团对自己的认可,省的将来指挥防守战的时候束手束脚。

  曹丕给司马懿的私信里说的很清楚,短时间内,南阳地区是不太可能有援兵到来的,必须要靠司马懿指挥着南阳的两万余败兵,坚守上一段时间,才会有曹丕给司马懿的援军到达。

  可南阳军团,毕竟是新败之兵,想要坚守,军心将心不合显然是要出大问题的司马懿不过是拜祭一下张辽,就能换取士卒们最基本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拜祭过张辽后,司马懿立刻升帐点兵点将除了张虎外,其他诸将都到位,听候他司马懿的发落。

  其实也没啥好发落的,就那么点人,这些将军们也都不是什么大才,就比军中校尉强点有限司马懿现在算明白,为啥张辽一出事儿,整个南阳军团就跟塌了天一样了。

  可司马懿现在也没办法,就这么几块歪瓜裂枣的,该用还得用啊。

  升帐点将,问清楚军中状况后,司马懿做出了一些防守安排,然后就让诸将谨守职责,尽心而为既可。

  宛城防御,自有一套体系在,这套体系,最早是张辽布置下的。

  以张辽的经验和能力,这套体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司马懿也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人,非要否定前任的一切.既然张辽布置的挺好的体系,那就沿用好了。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蜀贼什么时候来犯。

  而这个时候,司马懿终于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蜀贼自攻破邓县后,就一直在邓县休整,如今已经足足五日了,并没有丝毫北进宛城的迹象。

  这消息好的,弄的司马懿都有点含糊了.蜀贼到底在干什么?!

  关云长世之名将,不可能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吧.难道是有什么阴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do24.org。爱动小说网手机版:https://m.ido24.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