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劝关羽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爱动小说网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630章 劝关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0章 劝关羽

  第630章劝关羽

  邓艾说的都是实情,这点,即使是关羽也是认的。

  但有些事情,三观不一样的时候,真的,不是很能聊的到一块去。

  这个时空的邓艾,不是自学成才,他师承的是张溪张溪那货的用兵风格,那是出了名的谨慎。

  邓艾虽然比他的师父要好很多,该冒险的时候这小子也不缺这种冒险的精神但大概率来说,在没有必要冒险的时候,邓艾还是受到了他师父的影响,尽量不想让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来干扰战场的正常走向。

  现在在邓艾看来,关羽答应张辽单挑这事儿,就是一件非常不可控的因素。

  万一打不过怎么办?!

  纵使打过来,因此而受伤又该怎么办?!

  打了个两败俱伤,那接下来又怎么安排?!

  稍有不慎,自家的军心士气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的。

  咱们明明马上就会有足够多的兵力优势,啥事儿不干的平推过去,他张辽都得受不了,为什么非要在这种时候去跟张辽单挑呢?!

  邓艾是真的不能理解关羽的想法。

  而关羽嘛关羽也有自己的想法啊。

  单挑这个事儿,是我主动发起的,人家张辽虽然当场拒绝了,但之后不还是我每天去人家营门口搦战么?!

  这多少是有点死缠烂打的嫌疑了。

  现如今,人家终于是主动给你写信,答应了这次单挑邀战.我要是不答应下来,以后还有脸见人么?!

  信义二字,就是关羽的立身之本。

  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坚守信义,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却把信义丢在一边.这不是关羽的信义,也不是真正的信义。

  因此,关羽即使明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答应张辽单挑,实际上是对自己最不利的选择,但既然是自己先主动提出来的单挑,那他就必须把这个邀约兑现了,否则就失去了关羽为人的根本了。

  说起来,关羽和邓艾的思维方向,其实根本不在一个方向上,互相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顺带的,这里面多少还有点关羽的私人情绪。

  本来嘛,对于邓艾的劝阻和质疑,关羽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以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邓艾就算还会持不同意见,但也是可以理解关羽的做法的。

  行必信,信必果的道理,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会受人尊敬的。

  可关羽偏偏就没有跟邓艾解释任何一句话。

  原因也很简单——特么我是你老丈人!!!

  这臭小子,怎么跟自己说话呢,那么的没大没小的?!

  老夫征战四十年,立下功勋无数,需要你个毛头小子来教我什么是“为将之道”啊?!

  还有,伱刚刚怎么称呼你张辽叔叔的?!

  匹夫?!

  你见过阵斩踏顿,扬威域外的匹夫?!

  你见过八百人冲阵,打的孙权鼠辈持戟自卫的匹夫?!

  他要是匹夫,你这个还没有半点功勋在身的蠢小子算个什么玩意儿?!

  真的,本来老丈人跟女婿就是天敌,邓艾这小子说话还这个德行,也难怪关羽生气。

  可邓艾也冤啊这里是军营之中,只有上下级关系,只有敌我关系,哪里还有什么岳父女婿,什么昔日故交的分的那么清楚的?!

  邓艾是真的不理解为什么关羽这么不听劝阻,而关羽也忙着生气,气邓艾这小子没大没小的两人就僵在那儿了。

  这要是帐中没有旁人,只有关平,廖化这些人,这事儿还真的不好解决.关平是儿子,廖化是关羽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实在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劝说些什么。

  二爷那脾气,谁还不知道啊,真生气的时候,越是亲近的人劝说,那他就会越生气。

  但好在,军帐中还有一个够资格劝说,同时也跟关羽不是那么亲密的人在。

  徐庶一看这对翁婿的架势,就知道自己不开口,这事儿又得闹个不欢而散。

  得,还得自己出面,当一下润滑剂而且实话实说,这次徐庶还真的觉得邓艾做错了。

  是,从局势分析和战局判断来说,徐庶也是认可邓艾的劝阻的,在这点上,两人立场一致。

  但有些话吧,不该由邓艾来说,也不该像邓艾那么劝.你家岳父什么脾气你不知道?!

  这就是个随时可能扎刺的老虎,你得顺着他,真要劝说,也得至少撸上一顿,等撸顺毛了,心情好点了,再委婉的劝说。

  哪有你这个当女婿的,直接说你老丈人不懂用兵的?!

  为此,徐庶不得不站出来,先对邓艾呵斥着说道,“士载不得无礼。军中诸事,皆在大将军一人耳,汝不得多言,速速退下!”

  徐庶先是一言,呵退了邓艾。

  邓艾还是很尊重徐庶的,毕竟这些年,邓艾一直呆在荆州,学业教导也好,兵法韬略也好,基本都是徐庶在代张溪传授,算是邓艾的半个老师。

  徐庶这么一发话,邓艾当即听话退下,站立一旁。

  而此时,徐庶才对着关羽拱手一笑,说道,“大将军也请息怒,此事事关重大,也需大将军好生斟酌才是。”

  徐庶呵退了邓艾,又非常照顾自己的面子关羽被撸的有点顺毛了,也稍微的缓和了一下自己的脾气。

  然后吧,关羽说道,“军师之言,老夫亦知。只是,老夫行事,素以信义为先,邀战乃老夫亲提,岂有不应之理?!”

  只要是猫科动物,撸顺毛了,不管是老虎还是大猫,都会比较好说话关羽就稍微的向徐庶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但徐庶听完了以后,多少有些皱眉。

  如果只是为了面子问题,那徐庶还是得劝劝的。

  身为一国大将军,不能因为面子和个人好恶,就把将士们置于危险的境地.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但对关羽嘛,你也不能跟邓艾似的,有什么就直接说什么,得用点方式方法。

  因此,徐庶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将军可知,先汉淮阴侯否?!”

  这话题转的,关羽也是一愣,下意识的点点头,回答道,“自然知道。”

  徐庶一听这话,立刻顺着说道,“昔年淮阴侯落魄乡间,遇屠中少年,遭逢胯下之辱,一市人皆笑之,以为怯.大将军以为如何?!”

  关羽听完这话,顿时也是紧皱眉头,仔细思考。

  韩信遭受胯下之辱的事儿,托了太史公的福,记载在《史记》里,天下皆知。

  但谁也没觉得兵仙韩信是一个怯懦之人吧?!

  所以.军师这是啥意思?!

  关羽想了半天,实在不懂徐庶为什么要这么问,只好起身拱手,请教道,“还请军师明言。”

  徐庶等的就是关羽的这个态度和这句话。

  微微一笑,徐庶继续说道,“淮阴侯乃大智大勇之人也。试想,若淮阴侯以血气之勇,仗剑杀死屠中少年,所得者,不过于亡命逃窜而已,又何来日后匡扶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扫清六合之功?!故此,庶以为,血气之勇,非真勇也,忍一时之辱而成大事者,方是大英雄也。”

  徐庶要表达的意思吧,就是这个。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成大事,在这个时代的儒家思想里,并不是一个值得指责的点。

  这真的不是因为后来韩信功成名就了,他之前做出的事情就会被人主动洗白.真不是。

  现代人之所以用这些点去喷韩信,说白了,只是身处不同时代下的价值观不同,因此造成的错误观念而已。

  太史公的《史记》里其实说的就很清楚了,“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也就是说啊,韩信这个人,虽然是平民出身,但他自认为自己不是平民,他属于“士”.虽然因此韩信被乡邻嘲笑排挤,认为这货脑子坏掉了,在异想天开。

  但韩信始终坚信这点,并且时刻以“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韩信给亭长当门客,因为冷遇就弃之而去。

  君不以国士待我,我自然弃君而去。

  而给韩信饭吃的漂母,听韩信说要报答她,反过来还要斥责韩信的原因,也是这个。

  因为不管是韩信本身也好,漂母也好,都认为韩信是“士”,这样的人,就应该是为主君效力,成就功业的,漂母给韩信饭吃,也没指望他报答,就只是不想看到一个“士”沦落到这个地步,韩信提报答,反而是在侮辱漂母。

  用这样的观念去推理韩信为什么宁愿受胯下之辱,就可以解释了。

  首先,给韩信胯下之辱的人,是屠中少年太史公用词还是真的挺委婉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屠户家的孩子,在这个时代的阶级体系里,属于是连平民都不如的贱业之子,更别说是“士”了。

  也就是说,如果韩信真的拔剑把人杀了,他就是把自己的身份拉低到跟屠户之子一个档次,这是自甘堕落,不符合“士”的价值标准。

  其次,韩信始终是认为自己是有大才能的人,将来是要报效主君,建功立业的人物。

  他如果真的杀了屠中少年,那么等待他的,不是被衙役逮捕判刑,就是得隐姓埋名,亡命天涯.这对于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士”来说,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那年月,哪怕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和吴广,那也是出身清白人家,没有哪个人是杀人犯的。

  基于以上的原因,韩信选择了忍受胯下之辱,也就非常正常了。

  而徐庶在这里之所以要用韩信的例子来劝告关羽,其实目的也很简单——你关羽得想想,你是什么身份,你应该做和你身份相匹配的事情。

  堂堂一国大将军,你的一举一动,皆身系国家安危。

  跟张辽去单挑,就好比是韩信面对屠中少年那样,杀了他不过是血气之勇而已,而你真正的责任,是跟韩信那样,带领大家横扫六合,助大汉天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到底是你的名声和面子重要,还是光复大汉的责任重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do24.org。爱动小说网手机版:https://m.ido24.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