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爱动小说网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

  第488章刘巴的策略

  占便宜归占便宜,但终究不是正道。

  张溪的这个计策,可以让刘备哈哈一笑,扫去一些内心的不爽,但对大汉,却没有任何好处的。

  刘备终究是一个成熟的君主,一个政治人物,这种小伎俩嘛,可以搞,但对大汉无益的话,其实搞不搞的,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此,刘备对这个建议,并没有表示要采纳的意思,而是继续问策,询问诸葛亮。

  正式询问诸葛亮了,那就代表着刘备是要寻求实际的利益了,对这点,诸葛亮知道。

  因此诸葛亮琢磨了一下,建议道,“可与江东重订盟约,约定互市,互相保护沿江商道。”

  嗯,这个才是正理。

  先不管孙权称帝的合法性如何,刘备承不承认孙权确实已经实质上称帝了。

  一旦称帝,就可以明确的建立关卡收税,如果孙权非要不让蜀中的物品运送到江东,或者对蜀中商品征收重税,其实也是说的过去的。

  以前吧,因为战乱的关系,也因为大家都还在大汉的这个名义的盘子里吃饭,所以不管是从蜀中运送蜀锦,盐,纸张这类的东西去江东,还是刘备集团通过江东世家收购粮草运往蜀中,这都是正常的事儿。

  大不了就是疏通一下当地官府的关系而已,这点只要有当地世家背书,那基本就没有任何问题。

  可现在,孙权称帝立国,有些事儿就不是一个条子能解决的,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章程才行。

  否则一旦孙权闭关自守,刘备集团的蜀锦再好,也送不到江东境内。

  所以诸葛亮提出了“互市”和“保护商道”的建议。

  当然,这个建议也不是随便提的,这里面有个前提——大汉对江东,得是贸易顺差才行。

  虽然诸葛亮不懂“贸易顺差”这个词儿,但并不妨碍诸葛亮去理解这个意思.或者说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能理解,毕竟没好处的事儿,谁干呐。

  事实上,季汉不管是对江东,还是对北面的曹魏,一直都是贸易顺差,不管是蜀锦,纸张,还是盐,甚至是走私铁器,都能给季汉带来大量的钱粮收入。

  “互市”其实是对季汉有利的。

  季汉输出不能吃的蜀锦,纸张等物,换回来的可都是粮食不然就靠蜀中和荆州两地,怎么撑的起这连年的征战?!

  曹魏那边因为政治因素的关系,免不了的还得是走官方走私这一条路线,这种路线虽然能带来高利润,但并不能大量出货,有很多的顾忌。

  但在江东这边,如果能谈下“互市”的条件,不仅能靠贸易顺差带来大量的收入,还能制定“市监税”,通过收税名正言顺的扩充国库。

  而站在孙权的角度上来看,蜀中的蜀锦也许他可以不需要,但纸张,盐,甚至是铁,那孙权是希望多多益善的。

  这是一条能让孙权接受,同时也能收割江东财物的好办法,属于是阳谋。

  诸葛亮一提出来,刘备的眼睛就亮了,然后赶紧命人去把刘巴给请回来,一起商量这个互市的事儿该怎么做。

  而刘巴嘛还没到家呢就被刘备给重新叫了回去,一听说要互市,脑仁快速运转起来。

  这是刘巴的本职工作,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儿,只是怕刘备觉得不合适,所以才一直没提。

  现在诸葛亮提出来了,他也就没有顾虑,赶紧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一遍。

  除了互市外,刘巴还建议刘备,蜀中方面所有的结算不要通过以物易物的形势进行,而是要用五铢钱作为媒介结算。

  当今天下大乱,五铢钱在市面上很少,也就是刘备这儿仗着铜矿大开发能敞开了足额的铸造,其他地方不管是曹魏还是江东,都没有足够的五铢钱流通。

  一旦交易过程中以五铢钱作为中介交易货币,江东世家们肯定是没有那么多五铢钱用来交易的,他们必须先出货一批诸如粮食等物来换取五铢钱,再用五铢钱来交易蜀中运送过去的货物。

  这一来一回的时间,不仅可以让大汉提前获取自己需要的货物,同时还能让江东习惯使用来自蜀中的五铢钱。

  而要命的是,不管是曹魏还是江东,法定货币都是五铢钱.孙权都没有任何理由禁止江东百姓和世家不用蜀中的五铢钱。

  一旦等到江东的人习惯使用蜀中的五铢钱之后,刘巴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那个在他脑海里存在,但还没有付诸实施的计划——人为制造钱荒,引发通货膨胀。

  前面的计划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刘巴的建议,只能说是补足了诸葛提议中不太完善的地方,这计划只要诸葛亮稍微多思考一些,也一样能想出来。

  但后面那个人为制造钱荒的计划一提出来,别说刘备等人了,就是张溪都目瞪口呆。

  刘巴想干啥?!提出刘巴计划?!建立大汉森林体系?!

  原来这年头就有人懂用经济杠杆来撬动一国经济了么?!

  这个刘巴是真的会坑人啊。

  也不对,刘巴已经不是在坑人了,他是在坑国。

  这计划可比自己那个占便宜的小打小闹要有效的多,是可以从底层撬动孙权统治的办法。

  这,才是刘备现在需要的计划。

  作为一名君主,刘备不缺长远的眼光,张溪那种占便宜的办法虽然能出气,但对大汉没有好处。

  但刘巴这个,虽然看着没啥大不了的,但掌握一国经济命脉,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大量收益,同时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引发对方国家动乱.这才是国之重策。

  为了这个事儿,诸葛亮等五人一晚上没回家,全部留宿皇宫,彻夜跟刘备讨论这个计划,不停的商讨,不停的完善。

  这个是长久的国策,这件事,刘备肯定是要推行下去的,必须制定的更加完美,更加隐秘,越晚被江东察觉,这条计策的威力就越大。

  不仅仅是针对江东,这条计策也被刘备拿来针对曹魏,尤其是关中地区。

  对于关中长安,刘备一直心心念念的不忘,毕竟那是大汉的旧都,政治意义不同凡响。

  现在季汉已经完成了断陇,在褒斜道口也建立起来了突破口,这两个地方可以从西侧和南侧同时威胁长安,如果不是粮草跟不上,刘备现在就可以出兵进攻长安了。

  有些事只是无奈之举,并不代表刘备已经忘记了。

  随着孙,刘,曹三家同时称帝,天下局势势必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三家都需要时间来消化因为称帝带来的内部结构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患和动荡,同时也需要发展国力,因此短期内,不太可能会有太大的征战。

  但刘巴的这个计策,好就好在他不是一个真刀真枪的战斗,是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斗,这个策略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一样可以获得跟出兵征讨相同的后果。

  因此,对刘巴的这个策略,刘备是非常看重的,跟诸葛亮等人详细制定了好几天,这才定出一个初步的方案。

  北面关中地区,由刘巴亲自负责实施这样的计划.北方是大汉在国家层面钦定的叛逆敌国,不存在任何外交渠道,只能走官方走私渠道去布置这些事情,如果没有刘巴这个策略提出者亲自操盘的话,谁都不放心。

  而东面的江东嘛,因为暂时不打算翻脸,也有外交渠道可以操作,同时也不需要像北面关中地区那么急切,所以只需要进行前期的布置,之后慢慢再操作也可以。

  这事儿,刘备交给了诸葛亮去谈,反正现在江东的使者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这层关系不利用一下,实在有些浪费。

  至于其他人,除了对这个策略保密外,平时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张溪继续处理兵部公务,马上年底了,各州郡因为募兵制招募的士卒,他们的军饷也该发了。

  这事儿,得催着点刘巴。

  没办法,募兵制的优点很多,但缺点也很明显用钱粮招募来的士卒,忠诚度和战斗力基本就是跟钱粮挂钩的。

  你要是欠饷,那事情就很容易失控,士卒们轻则逃亡,重则哗变,这事儿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而刘巴嘛现在的刘巴,看见张溪就觉得有点头大。

  年底了嘛,确实是用钱的时候,这点刘巴是理解的。

  比如工部,年底也要对各工程进行结算,要支付一些材料费用,也要支付将作监佐吏的工资。

  比如吏部,各州郡大小官员的俸禄,食田收益也到了发放的时候。

  可不管是简雍还是秦宓,都没有张溪来的那么勤快的一天没事儿来三次,有你这么催钱的么?!

  都说了会按照各部提交的规章办事了,也不是不发钱.至于呢嘛。

  一天强调三遍兵部工资不能拖欠,难道其他部的就能拖欠了?!

  刘巴现在看到张溪是真心的头疼,再加上这段时间刘巴的事情也多,不仅仅是年底对财政进行结算的问题,还要对明年户部钱粮做出提前的安排,哪些钱可以话,哪些钱不能花,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还有要在关中主持官方走私的事情刘巴真的忙不过来。

  而看到张溪没事儿一天来三趟户部,刘巴看着都嫉妒。

  合着你这个兵部尚书,天天闲着没事儿干是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do24.org。爱动小说网手机版:https://m.ido24.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